4月23日,测控综合实训课程邀请来自北京康斯特仪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许超工程师与校内导师共同开展压力传感器测试标校环节的实践授课。作为校企协同育人系列活动的重要环节,许超工程师与校内导师团队携手,为学生带来了一堂聚焦“压力传感器测试标校”的沉浸式实践课程。
理论授课:构建多维知识体系
许超工程师的理论教学从四个维度展开:首先系统梳理压力传感器基础理论,结合行业前沿动态阐释压力测量的核心原理;随后详细介绍企业自主研发的压力实训套件,通过硬件拆解与功能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设备的工程应用逻辑;针对压力检定规程,他逐条解析国家标准的关键条款,特别强调量值溯源体系在工业测量中的重要性;最后通过标准化操作视频,完整演示压力传感器检定的全流程,涵盖环境准备、设备校准、数据采集等各关键步骤。
在技术讲解之外,许超工程师着重强调工程实践中的实验室安全规程、合规性审查要点,结合企业真实案例,生动诠释了“技术落地必须符合行业标准”的职场准则。他特别抛出一系列引发思考的问题:“如何验证测量数据的可信度?”“压力传感器检定条件是什么?”引导学生从单纯的“操作执行者”向“质量控制思考者”身份转变。

实操指导:校企双导师协同赋能
理论授课结束后,有校企双导师团队共同开展实践指导:测控综合实践课程负责人葛双超老师负责数据处理模块,压力模块主讲教师刘文耀老师带领学生完成测试系统搭建,许超工程师则聚焦标定流程管控,针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压力源稳压时间不足”“零点漂移修正偏差”等典型问题,现场示范故障诊断方法,并强调“每一次参数调整都需要同步更新检定记录”的合规意识。
在持续2小时的实操过程中,各个小组顺利完成了从“系统搭建-零点校准-全量程测试-误差分析”的完整流程,实测数据经校企导师双重核验,均达到指标要求。
育人成效:培养复合工程思维
“许老师指出我们忽略了检定前的环境温湿度记录,而这正是影响测量结果有效性的关键因素。”第1小组同学在课后反馈中表示,这种“课本外的职场必修课”让他们首次意识到“工程实践不是单纯的技术叠加,而是标准、流程、安全、质量的系统集成”。
此次校企双导师协同授课,不仅将企业的前沿技术标准融入课堂,更通过“知识传授+工程思维训练+职业素养培育”的三维模式,帮助学生构建“技术应用与商业价值对接”的复合视角。
实践证明,校企双导师制的核心价值在于构建“校园知识体系” 与 “职场能力要求” 的转化通道。通过企业导师带来的行业标准、实操经验和质量意识,结合校内导师的理论积淀与教学经验,形成“知识输入-实践转化-素养升华”的闭环培养模式。未来,性爱片
将进一步深化这种“技术+管理”“理论+实战”的双元育人机制,在课程设计、实训基地建设、毕业设计等环节拓展校企合作深度,为培养“精技术、懂规范、能创新”的应用型测控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初审/初校:葛双超
二审/二校:刘文耀
三审/三校:王红亮